守株待兔 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表格 守株待兔教学建议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表格 ?

“守株待兔”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不再努力耕作,只等着兔子自己撞上门来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思进取、寄希望于不劳而获的人,为了让学生们深刻领会这个道理,这篇文章小编将为大家提供一个教学设计表格,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守株待兔”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领会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的含义。
  2. 学会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勇于进取的质量。
序号 教学环节
1 导入 通过提问“什么是守株待兔?”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讲解故事 教师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领会故事含义。
3 分析人物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农夫、兔子等。
4 情节分析 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如农夫发现兔子、农夫等待兔子等。
5 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农夫守株待兔?他应该怎么做?
6 教师拓展资料故事寓意,强调勇于进取、独立思索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 阅读相关寓言故事,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技巧

  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故事、分析人物、情节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灵魂。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故事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领会寓意。

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难题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故事寓意的领会程度。
  3. 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对故事寓意的感悟。

怎么样?经过上面的分析教学设计表格,相信教师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守株待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会到勇于进取、独立思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