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缰者也》讲述中式父子情:郭麒麟领衔津味黑色幽默

上影节入围影片聚焦多元父子关系

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近日公布入围名单,12部影片中有多部作品不谋而合地聚焦”父子关系”这一主题。其中,曹保平导演的《脱缰者也》和仇晟导演的《比如父子》尤为引人注目,两部影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式父子情的复杂面貌。《脱缰者也》以天津为背景,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舅舅与外甥的”离经叛道”之旅;而《比如父子》则通过AI技术再现逝者,探讨数字时代下的父子情感传承。这两部作品虽风格迥异,却共同构成了本届上影节”中式父子”主题的双重奏。

《脱缰者也》:津味幽默下的另类亲情

作为曹保平导演时隔八年的”者也”系列新作,《脱缰者也》将故事背景搬到了天津,独特的地域色彩赋予了影片与众不同的喜剧气质。影片讲述背井离乡的马飞重返天津,在种种不尽如意的遭遇下”拐走”外甥李嘉文,舅甥就此踏上一段”离经叛道”之旅。这种非典型的”父子关系”设定,打破了传统中式家庭叙事的框架,却又在荒诞中透露出深刻的亲情羁绊。

郭麒麟领衔主演的阵容为影片注入了更多喜剧元素,自带笑点的天津方言让这个犯罪故事”哏味儿”十足。从《追凶者也》到《脱缰者也》,曹保平导演似乎找到了将犯罪题材与地域特色完美结合的方式,而这次他将镜头对准了中式家庭中那些”脱缰”的情感表达,让人不禁好奇:这部黑色幽默电影会怎样颠覆我们对父子关系的传统认知?

《比如父子》:AI时代的亲情救赎

如果说《脱缰者也》是用荒诞手法解构亲情,那么《比如父子》则是用科幻视角重构父子关系。这部由杭州新浪潮导演仇晟执导的科幻长片,讲述主角邹桥在父亲去世后,基于其拳击经历和特点特征,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了一个”AI拳手”,试图通过数字重构实现与亡父的跨时空对话。

仇晟导演坦言,自己十五岁丧父的经历深刻影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影片通过虚拟父亲的塑造,既呈现技术赋予的情感可能性,亦反思其伦理边界,引发对”数字永生”与”诚实记忆”的辩证思索。在当前AI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比如父子》提出的难题直击人心:科技能否真正填补亲人离去的空缺?数字化的父亲能否替代诚实的亲情?

中式父子关系的银幕新表达

从《脱缰者也》的津味幽默到《比如父子》的科幻哲思,两部影片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诠释了中式父子关系这一永恒主题。前者用地域特色解构传统家庭叙事,后者则用前沿科技探讨亲情本质,共同构成了当代华语电影对父子关系的创新表达。

需要关注的是,这两部作品都跳脱了”严父孝子”的传统框架,用更符合当下年轻人情感认知的方式重新定义父子互动。《脱缰者也》将于2025年上映,而《比如父子》也将在本届上影节首映,两部影片的后续表现值得期待。它们不仅丰富了华语电影的类型版图,更为我们领会中式父子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