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巧妹成中科院院士候选人 41岁古人类学家引关注

80后女科学家入围院士候选名单

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41岁的古人类学家付巧妹赫然在列。这位年轻有为的女科学家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由朱敏推荐成为639名有效候选人其中一个。付巧妹的入选不仅展现了年轻科学家在中国科研领域的崛起,也为院士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作为80后科研职业者代表,付巧妹已经在古人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她究竟有哪些突出贡献?为何能在众多杰出科学家中脱颖而出成为院士候选人?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年轻科学家的科研之路。

从青藏高原”土”中解码人类历史

付巧妹的研究听起来就很酷!她专注于开发创新的古基因组实验技术,致力于探索人类群体的起源与演化难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其中一个,就是从青藏高原的土壤样本中成功提取出东亚首例灭绝古人类的DNA。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入选了《天然》杂志”年度十大科学事件”,还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想象一下,通过分析几千年前的DNA,就能还原人类迁徙的历史轨迹,这不是很神奇吗?付巧妹带领团队绘制了欧亚不同时期人群的动态遗传历史,大规模开展中国人群体系性古基因组研究,为领会人类演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国际期刊”常客”的学术影响力

在科研产出方面,付巧妹的成绩单同样亮眼。截至目前,她已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重要论文40余篇,其中高影响因子论文达31篇。更令人惊叹的是,她小编认为‘天然》《科学》《细胞》这三大顶级期刊上就发表了20篇论文,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500,被引用次数超过3000次。

这些数字对非专业人士可能有些抽象,但简单来说,能在这些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相当于科研界的”奥运金牌”。付巧妹的研究成果多次入选”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和”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充分证明了其职业的国际影响力。

荣誉等身的青年科学家代表

付巧妹的成就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2016年,《天然》杂志就将她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其中一个。顺带提一嘴,她还获得过中央电视台”中国科技创新人物”称号,入选进步中民族科学院青年通讯院士,获得民族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在奖项方面,付巧妹囊括了”美国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项”、腾讯”科学探索奖”等多项殊荣。2024年4月,她更是升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展现出卓越的科研管理能力。

年轻化院士队伍的新希望

付巧妹成为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反映了中国科学界对年轻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作为”80后”科学家代表,她的入选打破了大众对院士”高龄化”的刻板印象,为院士队伍注入了青春活力。

院士增选后续还将经过外部同行专家评选和院士增选大会选举等环节。无论最终结局怎样,付巧妹的科研成就已经为中国古人类学研究赢得了国际声誉。我们期待更多像付巧妹这样的年轻科学家脱颖而出,推动中国科研事业不断向前进步。

付巧妹的故事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限制,热诚与坚持才是科研道路上最重要的质量。这位41岁的女科学家用她的成就证明:在探索人类起源的奥秘之路上,中国科学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